中國評劇院
中國評劇院成立于1955年,由中宣部、文化部制定建院方針為:“以演現(xiàn)代戲為主的國家級示范性劇院,同時上演新編歷史劇和經(jīng)過整理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戲?!苯陙?,為拓寬創(chuàng)作題材,劇院又將“外國名著改編劇目”納入其中。
六十多年來,劇院恢復、整理和創(chuàng)作了
300多出優(yōu)秀現(xiàn)代戲及傳統(tǒng)劇目,如《楊三姐告狀》《秦香蓮》《花為媒》《劉巧兒》《小女婿》《金沙江畔》《高山下的花環(huán)》《評劇皇后》《黑頭與四大名蛋》等,造就了如筱白玉霜、新鳳霞、喜彩蓮、花月仙、李憶蘭、魏榮元、馬泰、張德福、席寶昆、陳少舫、趙麗蓉、胡沙、賀飛、張瑋、蘇丹、張堯、谷文月、劉萍、李惟銓、戴月琴等幾代優(yōu)秀評劇藝術家。
六十多年輝煌成就,得益于黨和政府及國家領導人的極大關懷。毛澤東、周恩來、宋慶齡、鄧穎超、彭真、李先念、江澤民、李瑞環(huán)以及當代國家領導人等分別在不同時期關注著劇院藝術家,多次觀看劇院演出。
近年來,劇院堅持建院方針,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先后創(chuàng)作演出《紅巖詩魂》《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劉巧兒新傳》《長霞》《拜月記》《馬本倉當官記》《良宵》《林覺民》《城邦恩仇》《母親》《藏地彩虹》《新亭淚》《偽裝者》《祝?!返葍?yōu)秀劇目,新一代評劇藝術家和藝術新秀,以亮麗的風采活躍在評劇藝術舞臺上。
劇院始終堅持以劇目樹形象、以人才謀發(fā)展、以市場求生存,在出人、出戲、出影響力等方面不斷進取。三十多部劇目和百余位藝術家先后榮獲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大獎、導演獎、表演獎,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以及中國戲劇梅花獎等重要獎項,并多次入選國家級、省部級優(yōu)秀劇目展演。2008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2013年列入全國地方戲創(chuàng)作演出重點院團。